忘記 SEO,擁抱 RAO:寫給真的「人」看的內容革命

在內容創作者、部落客、自媒體之間,有一句潛台詞:「不懂 SEO,就活不下去。」所以我們研究關鍵字、堆疊標題、追…

一、SEO 沒過時,但「只靠 SEO」已經不夠了

忘記 seo,擁抱 rao

先講清楚:SEO 沒死,甚至永遠不會死。
搜尋存在一天,搜尋結果的排序就永遠有人在乎。

但問題在這裡:

  • 太多人把 SEO 當成唯一目標,不是其中一個工具
  • 文章為了關鍵字堆疊,結果:
    • 開頭 300 字廢話鋪陳只為塞字
    • 段落毫無重點,只是重複「同義詞」
    • 讀者滑兩下就關掉,完全沒產生行動

從商業角度來看,只有曝光、沒有行動,就沒有價值。
你真正需要的,其實不是「搜尋排名」,而是「讀者完成你希望的下一步」。

這就是 RAO 的位置。


二、什麼是 RAO?從演算法優化,走向「讀者行動優化」

我用 RAO 這個詞來描述一種新的內容思維:

RAO = Reader–Action–Outcome(讀者–行動–結果)優化

也就是說,你寫文章、拍影片、做任何內容時,核心問題不再是:

「怎麼讓 Google 喜歡我?」

而是:

「怎麼讓一個真實的人,看完之後願意採取行動,
並且這個行動,對他跟對我,都是有價值的?」

RAO 有三個核心元素:

  1. Reader(讀者)
    • 這篇內容是寫給「誰」看的?
    • 他的焦慮、欲望、正在卡關的點是什麼?
    • 你能不能講出一句話,讓他看到就覺得「這在講我」?
  2. Action(行動)
    • 他看完之後,你期待他做什麼
    • 是:
      • 點擊廣告?
      • 加入 Email 名單?
      • 追蹤你的頻道?
      • 填寫表單、預約服務?
    • 如果讀完什麼都不會做,那是內容沒有設計「行動」,不是讀者冷漠。
  3. Outcome(結果)
    • 對讀者:
      • 他真的有比較懂?
      • 問題有被解決?
      • 有獲得啟發、安定感、方向感?
    • 對你:
      • 有帶來名單、訂閱、收入、品牌記憶點?

當你用 RAO 的角度來創作,你會發現:
SEO 不再是主角,而是「順便被滿足」的條件之一。


三、RAO 與 SEO 的三個關鍵差異

1. 目標不同:排名 vs. 行動

  • SEO 問的是:
    「這篇文章能不能排到前幾名?」
  • RAO 問的是:
    「這篇文章能不能讓對的人,真的做出下一步?」

兩者最終都可能帶來收入,但 RAO 更直接鏈接到「行為」。

2. 指標不同:點擊率 vs. 轉換與記憶度

SEO 時代,我們盯的是:

  • 點閱率(CTR)
  • 搜尋流量
  • 關鍵字排名

RAO 時代,你會更在意:

  • 停留時間與完成率(有沒有看完)
  • 行動數(填表、訂閱、下單、加好友)
  • 回訪率與品牌記憶(之後還會不會再找你)

3. 寫法不同:關鍵字堆疊 vs. 人話與情境

SEO 內容常見長這樣:

  • 標題:
    「10 個你必須知道的 XXX 方法(2025 最新完整懶人包)」
  • 內容:
    • 前面 500 字回顧歷史、講大道理
    • 重複關鍵字:XXX 方法、XXX 懶人包、XXX 教學
    • 讀者真正要的解答在中後段,甚至沒有具體步驟

RAO 則會這樣寫:

  • 一開頭就切入讀者當下的情境:「你現在卡在哪裡」
  • 很快給出地圖:這篇文會帶你到哪裡
  • 每個段落都指向「解決問題」與「引導下一步」

四、如何實作 RAO?四個步驟就能開始

步驟一:先決定「讀者是誰」,而不是「關鍵字是什麼」

在開新文之前,不要先開關鍵字工具,而是先回答三句話:

  1. 他是誰?(與其寫「所有人」,不如只寫「其中一種人」)
  2. 他現在、此刻,正在為什麼煩惱?
  3. 他為了這個問題,已經試過什麼方法但都不滿意?

當你能把這三句話寫清楚,你就比 90% 的 SEO 內容更有靈魂。

步驟二:先設計「行動」,再設計「內容」

請你反過來思考:

「我希望這個人看完這篇文章,最理想的下一步是什麼?」

例如:

  • 如果你是做機場接送:
    → 行動可能是「填寫詢價表單」或「加 LINE 詢問」
  • 如果你是做廣告收益的內容農場:
    → 行動可能是「多翻幾篇相關文章」「停留時間變長」「點擊原生廣告」
  • 如果你是做品牌經營:
    → 行動可能是「記住你」「願意追蹤、訂閱」

有了行動,內容才有「方向」。

步驟三:用讀者的語言寫,而不是演算法的語言

試著把這三種東西拉進你的文章:

  1. 具體場景
    不是說「很多人都…」而是說「你可能正在…」
  2. 說人話的比喻
    把抽象概念講成生活畫面,例如:
    • SEO 像是在街口大喊
    • RAO 是在咖啡廳裡,跟一個人好好聊天
  3. 明確的下一步
    「如果你想到這一步想更深入,可以……」
    「如果你看到這裡還是卡關,先做這兩件小事……」

步驟四:最後再回頭檢查 SEO,而不是一開始就困在 SEO 裡

RAO 不排斥 SEO。正確順序是:

  1. 先寫出一篇真正對讀者有用、且行動明確的內容
  2. 再回頭做這些微調:
    • 把讀者真正在乎的字眼放進標題
    • 精簡 meta description,變成一句「勾讀者痛點+承諾結果」
    • 段落標題自然帶關鍵字,但更重要的是讓讀者一掃就懂

這樣,你同時照顧到「人」與「機器」,但優先順序是對的。


五、一篇 RAO 型文章的大致骨架(範例)

你可以把下面這個模板,拿去直接套在任何主題上。

  1. 標題:
    • 不是只有關鍵字,而是「直接戳讀者的現在狀態」
    • 例:
      • 不是「SEO 是什麼?完整教學」
      • 而是「忘記 SEO,擁抱 RAO:為什麼你的流量很多卻沒人買單?」
  2. 開頭三段:建立共鳴與問題現況
    • 描述讀者此刻的挫折、疲乏、困惑
    • 用具體情境而不是空泛形容詞
    • 明確講出:「這篇文章要幫你解決的是『什麼問題』」
  3. 核心觀念:拋出 RAO 概念
    • 用短句定義 RAO
    • 說明為什麼「只靠 SEO」會卡住
    • 用 2–3 個生活化比喻讓讀者秒懂
  4. 實作攻略:給他一套可以照做的步驟
    • 例如本篇的「四個步驟」
    • 每一步都要有「具體可以做的事」
    • 看完讀者可以馬上去改一篇舊文章,或寫一篇新文章
  5. 案例或對比:以前 vs 以後
    • 示範一段「只考慮 SEO」的寫法
    • 再示範改成「RAO 版本」會怎麼寫
    • 讓讀者看到差異,而不是只聽概念
  6. 收尾與 CTA(行動呼籲)
    • 用一句話總結整篇文章的精神
    • 搭配一個清楚的下一步,例如:
      • 「挑一篇你網站流量最高、但轉換率最低的文章,照 RAO 思維重寫一次。」
      • 「如果你想看更多把 RAO 實作在不同領域的範例,記得收藏本站/訂閱/追蹤。」

這樣的一篇文,就不再只是「為了搜尋而存在」,而是為了一個真實讀者的改變而存在


六、結語:演算法會變,人心不太變

SEO 規則會每天更新、搜尋引擎也會換世代;
但有幾件事,短時間不會改變:

  • 人喜歡被理解
  • 人喜歡問題被解決
  • 人喜歡看到有路可走,而不是被丟一堆資訊自己消化

RAO 做的,就是把這三件事放回內容創作的中心。

當你開始為真實的人寫作,而不是為機器堆字,
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:

  • 讀者停留久了
  • 自然會被推薦給更多人
  • 搜尋引擎反而會更喜歡你

因為對任何演算法來說,「人真的喜歡的內容」,永遠是最終答案。

所以,下一篇文章開始之前,不妨先問自己一句:

「這篇文,是為了演算法,還是為了一個具體的讀者?」

當你的答案越來越明確,
你就已經踏出「忘記 SEO,擁抱 RAO」的第一步了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