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做父母的,心裡都有一個矛盾:
- 一方面怕自己老了麻煩孩子;
- 一方面又希望孩子偶爾多回來看看、多打一通電話。
嘴巴上常說:
「沒關係啦,我很好,你忙就好。」
但心裡其實也會問自己:
「我是不是對他們來說,只剩下責任和壓力?」
如果可以寫一封信給兒女,
或許很多長輩心裡想說的,其實是這些話。
一、「我不是要你養我,是希望你放心」
親愛的孩子:
你可能會擔心,以後我要不要你照顧、要不要搬回來同住、
要不要每個月固定給我多少錢。
其實,做爸媽的心裡很簡單:
- 你有你的家庭,有你的壓力,
- 我當然不希望變成壓垮你的那根稻草。
我真正想要的只有兩件事:
- 你過得好,身體健康、工作還過得去、家庭平安,
- 你知道我會想念你,但也會努力把自己照顧好,不讓你太擔心。
如果有一天,我真的需要依靠你,
那是因為年紀到了、身體真的不行了,
不是因為我什麼都不管,只想靠你。
二、「有時候我嘮叨,不是要管你,是因為我只剩『擔心你』這個習慣」
你可能會覺得:
「爸媽怎麼那麼愛念,
問東問西,每次講電話都在提醒。」
說實話,我也知道你不愛聽。
但很多時候,我不是想管你做什麼,
而是因為——
- 你小的時候,我每天的任務就是「顧好你」,
- 你長大、搬出去、成家了,
- 很多事情我也幫不上忙,
- 剩下能做的,就是「用嘴巴關心」。
如果有一天你懷疑:
「爸媽是不是對我不耐煩了、是不是不在乎了?」
那通常是我們在練習放手,
試著不要像以前一樣什麼都插手,
讓你可以照自己的方式過日子。
但不管我們嘴上怎麼說,
心裡還是會每天想:
- 你今天累不累?
- 工作順不順利?
- 身體好不好?
有時候,
你只要說一句:「我還好啦,你不用太擔心」,
對我們來說,就已經是很大的安慰。
三、「我也在學習過自己的生活,不會每天只等你來」
你可能會怕:
「爸媽退休後,如果沒有我,他們會不會很孤單?」
其實,我也不希望自己的人生,
只剩下「等孩子回來」。
我會努力:
- 找幾個老朋友聊聊、散步、喝茶
- 去社區活動、上點課、參加里民活動
- 學會用手機看看照片、聽聽音樂、看看影片
不見得每天都開心、也不見得完全不寂寞,
但我會試著讓「自己的生活」,
不是完全靠你來填滿。
如果有一天,你發現:
- 我開始會傳貼圖給你、
- 開始跟你炫耀自己學了什麼新東西、
- 開始跟你分享自己去玩的照片,
那不是我變得幼稚,
而是我想讓你知道:
「你可以放心去過你的人生,
因為我也在努力過我的。」
四、「有些話我講不出口,但我真的以你為榮」
做爸媽的有個習慣:
對外人,會很愛提起自己的孩子;
對孩子本人,卻很少認真說一句「我以你為榮」。
不是因為我不滿意你,
而是我們那一代人,很少被這樣肯定,
也比較不會把溫柔的話直接說出口。
有時候,我看到你:
- 忙到很晚還在工作,
- 明明很累還努力顧小孩、顧家庭,
- 自己壓力那麼大,還會關心我最近過得好不好,
我心裡常常會想:
「這孩子真不簡單,走到這裡一定很辛苦。」
但話到嘴邊,可能只變成:
「不要太晚睡啦。」
「身體顧好最重要。」
「不要亂花錢。」
如果有一天,你覺得自己不夠好、不夠成功,
那你可以記得一件事:
在我心裡,你已經比我當年厲害很多了。
我真的以你為榮,只是講不太出來。
五、最後我想說的是:好好過你的日子,有空就回來坐坐
做父母的,真正的期待很簡單:
- 不需要你賺大錢請我們吃大餐,
- 不需要你每週來報到、像交作業,
- 更不希望你帶著罪惡感來看我。
我最希望的是:
- 你有你的生活,我有我的生活,
- 我們偶爾一起吃一頓家常飯、一起聊聊天、
- 你跟我說說你的煩惱、你的計畫、你的快樂。
你不用特別表現成什麼樣子,
也不用把自己壓得很累,才敢回來看我。
只要你願意回來坐坐,
哪怕只是一起喝碗湯、看一集電視劇、
對我來說,那就是
「我這一整天、甚至這一整個禮拜最開心的時候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