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1024x574

想離職前一定要想清楚的 7 件事:不是叫你忍,是幫你算風險

討厭現在的工作,想直接提離職?先別急,在決定走人之前,先從現金流、緊急預備金、下一步方向到家人支持,想清楚這 …

1

你可能正在經歷這種狀態:
每天對工作提不起勁,打卡像上刑場,
看到主管的訊息就覺得心很累,
心裡那句「我不想做了」已經出現不只一次。

離職不是罪惡,很多時候反而是讓人生重新調整的機會。
但在你打開信箱,準備寫下那封辭呈之前,
有幾件事情真的值得先想清楚。


一、你現在的現金流,可以撐多久?

最務實的一題:
如果你明天就失業,現有存款可以讓你不工作撐幾個月?

  • 把每月固定支出列出來:房租、貸款、水電、保險、電話、交通、基本生活費。
  • 再看看自己的存款,
    用「存款 ÷ 每月支出」大概算一下可以撐幾個月。

如果這個數字不到 3 個月,
離職就會是一個風險非常高的決定,
因為你很可能還沒找到下一份工作,錢就先見底。


二、你有沒有準備「緊急預備金」?

緊急預備金不是投資,而是保命用的安全墊。
一般建議準備 3~6 個月的生活費
這筆錢放在隨時可以領出來的地方,而不是高風險投資。

如果你目前完全沒有緊急預備金,
或是金額非常低,
也許可以先用「忍一段時間 + 想辦法加收入」的方式,
讓自己有一點緩衝,再離開現在的工作。


三、你想離職的原因,是「這份工作本身」,還是「整個職涯方向」?

有些人討厭的是「這間公司、這個主管、這些同事」,
但工作內容其實是自己喜歡的。
也有人是發現「整個產業、整個職務都不適合自己」。

在離職前,問問自己:

  • 如果換一個好一點的主管、團隊,你還願意做這份工作嗎?
  • 如果薪水調高、負擔減輕,你還會想走嗎?
  • 這份工作有沒有帶給你未來職涯需要的技能?

如果只是「環境問題」,
也許是換公司,不一定要整個轉行。
如果根本是「方向不對」,
那就要多花點時間思考下一步,而不是只是逃離現在的位置。


四、你對「下一步」有至少一個暫時的方向嗎?

離職不一定要想好一輩子的方向,
但最好要有一個「過渡期的計畫」。

例如:

  • 先休息一兩個月,同時進修某個技能(程式、設計、行銷、語言…)。
  • 打算轉到哪個產業、哪種類型的公司,先查一下職缺和薪資範圍。
  • 是否能先從兼職、接案開始嘗試,而不是直接全空白。

如果你現在的狀態是:
「只知道不想做現在這份,但完全不知道要做什麼」,
那可以先用下班後或假日的時間去探索,
而不是先把唯一的收入來源切掉。


五、你身邊的重要關係,會受到什麼影響?

離職不是只影響你自己,
對伴侶、家人、孩子,甚至房東或銀行,都可能有連鎖反應。

你可以誠實地和身邊最重要的幾個人聊聊:

  • 如果你現在選擇離開,短期收入下降,他們能不能接受?
  • 你預計的「沒收入期」大概會多久?
  • 在這段時間,你們的生活會需要做哪些調整?

有時候,家人的理解與支持,
反而可以讓你在沒有那麼完美的情況下,也敢做出改變。


六、你現在的身心狀態,是「疲累」還是「快要撐不住」?

有些時候,離職不是選項,而是必要的自救。
如果你已經出現以下狀況:

  • 長期失眠、暴飲暴食或完全沒胃口
  • 每天起床都覺得胸口發緊、不想出門
  • 醫生已經提醒你壓力過高,影響健康

那麼比起「先存夠幾個月生活費」,
優先順序可能是先讓自己離開有害的環境

只是,即便如此,
前面提到的現金流、預備金、下一步,也還是要盡量評估,
只是你權衡後,可能會選擇「先保命,再談其他」。


七、如果六個月後的你回頭看,會怎麼評價現在的決定?

可以做一個小小的心理練習:

想像六個月後的你,已經走過這段時間,
不管是找到新工作、開始接案,或正在調整生活。

問問那個「未來的你」:

  • 會覺得現在的自己太衝動嗎?
  • 還是會感謝自己敢做決定,不再拖延?
  • 有沒有哪一件今天就可以準備的事情,可以讓未來的你少吃一點苦?

不一定有標準答案,
但這個問題可以幫你拉長時間軸,不被當下情緒完全綁架。


結語:離職不是逃跑,而是帶著風險意識做選擇

沒有人可以幫你保證「離職之後一定變好」,
但你可以決定要用什麼姿態離開:
是被逼到牆角只好跳出去,
還是看清楚風險、準備好安全繩後,再選擇往下一個地方前進。

離職不是一定要被阻止的事,
只是如果你願意先把上面這 7 個問題想一想、算一算,
你會更清楚:
自己是真的準備好了,還是只是想先逃離不舒服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