勞保會不會倒?你退休到底能拿多少?一篇看懂勞保、勞退與退休金的真相

只要有在上班,大概都聽過這句話:

「勞保會倒啦,你繳的錢都拿不回來。」

但真相是什麼?
很多人一邊被嚇,一邊又懶得查,只能在網路謠言中越想越焦慮。

其實,勞保與退休金沒有你想的那麼玄,
只要抓住三個關鍵:

  1. 你每個月在繳什麼?
  2. 未來可以領什麼?
  3. 政策一改,會怎麼影響你?

這篇文章就用懶人方式,帶你一次搞懂勞保、勞退與退休金。


1|你每個月到底在繳哪幾種「勞」?

對多數上班族來說,薪資明細大概會看到這幾個項目:

  • 勞保費
  • 健保費
  • 勞退自提(有些人)

簡單拆解:

  • 勞保:類似「社會保險」,主要保障「失能、老年、死亡」等風險。
  • 勞退(新制):雇主每月提撥你薪資的一定比例到你的個人帳戶,將來退休專屬你。
  • 健保:醫療給付的所有根基。

很多人只看到「薪水被扣了一堆」,卻不知道:

你現在每個月被扣走的這些錢,實際上是「未來的自己」在跟現在的你收費。

政策怎麼改,決定了你的「未來自己」拿不拿得到這些錢。


2|「勞保會倒嗎?」先搞懂它怎麼運作

勞保的制度設計是「現收現付」:

  • 現在在職的人繳的保費,拿去支付現在退休或領給付的人
  • 如果台灣人口老化很快,「繳的人」越來越少,「領的人」越來越多,就會出現財務壓力

所以你會常常看到新聞標題:

「勞保幾年後破產」、「勞保財務黑洞」……

這些報導背後,其實是在提醒一件事:

  • 如果什麼都不改,未來確實會有問題
  • 但政府也不可能真的放著不管,因為那會引發更大的社會風暴

你可以關注的是:

  • 政府有沒有提出 調整費率、增加補貼、延後退休年齡 等改革方案?
  • 各種方案會讓「現在的你」多繳多少?「未來的你」少領多少?

這才是真正影響你的人生的地方。


3|勞退(新制)才是真正「寫你名字的退休存款」

很多人不知道,勞退新制的錢是寫你自己名字的

  • 雇主每月至少提撥你薪資的 6% 到你的勞退帳戶
  • 你也可以自願再提撥(例如 3%),享有節稅效果
  • 這個帳戶裡的錢,未來退休可以一次領或分期領出

也就是說:

勞保像是「全體勞工一起的池子」,
勞退新制比較像「你個人的退休儲蓄帳戶」。

當你在思考退休生活時,不要只問:

「勞保會不會倒?」

更實際的問題是:

「我自己的勞退帳戶裡,有沒有足夠的錢支撐我老年的生活?」


4|退休金會有多少?先算「替代率」

「替代率」是退休規畫裡很重要的一個概念,指的是:

退休後每月領到的收入 ÷ 在職時的平均月薪

舉例來說:

  • 在職時平均月薪 50,000
  • 退休後每個月總共可以領到 30,000(加總勞保、勞退、其他收入)

那你的 替代率 = 30,000 ÷ 50,000 = 60%

一般來說,很多研究會建議:

  • 希望退休生活維持還算舒適,替代率最好能達到 60%~70% 左右

你可以做一件超實際的事:

  1. 查一下自己目前的勞退帳戶餘額(線上就查得到)
  2. 大致估算未來每年還會累積多少
  3. 粗略算出「如果活到 85 歲,平均每月大概可以多領多少」

再把預估的勞保老年給付加進去,就會有一個初步的「退休金地圖」。


5|政策一改,會嚴重影響誰?

談到退休金改革,常見的幾種做法:

  • 延後可以開始領錢的年齡
  • 降低給付的公式(同樣繳費,未來領得變少)
  • 提高保費(現在繳得變多)
  • 增加政府補貼(用稅收支撐)

每一種組合,都代表不同世代在分攤成本。

你可以在看相關新聞時,問自己三個問題:

  1. 這個改革是讓「現在的在職者」多負擔,還是讓「未來的退休者」少領?
  2. 我自己現在在哪一個位置?(剛出社會、中年、即將退休)
  3. 有沒有照顧到低收入或職涯斷裂的人?還是只對某個族群特別有利?

這樣,你就不容易被單一口號帶著走,而是用更冷靜的方式看待改革。


6|你現在可以做的三件事

不管政策怎麼變,有三件事是你現在就可以開始做的:

  1. 登入查自己的勞保投保紀錄與勞退帳戶餘額
    確認雇主有沒有正常提繳,也讓自己知道底線在哪。
  2. 每年固定檢視一次退休金狀況
    可以像健檢一樣,設定成每年的某個月份,把資料拉出來看。
  3. 適度自提勞退或額外投資
    如果收入許可,利用勞退自提的節稅優勢,或規畫其他長期投資,
    不要把全部希望壓在政府制度上。

結語:不要再只問「會不會倒」,要學會問「我準備好了沒?」

勞保、勞退與退休金是很政治的議題,
因為牽涉到的是「不同世代之間怎麼分配資源」。

但對你我來說,最實際的問題不是:

「制度會不會完美?」

而是:

「在制度不完美的情況下,我有沒有想清楚自己的退路?」

Navilo Daily 的政治板塊,會持續用這種「生活視角 + 懶人整理」的方式,
帶你看懂那些看起來超複雜、但其實跟日常生活綁在一起的政策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